水力循环澄清池的结构原理
水力循环澄清池和机械搅拌澄清池一样,属于泥渣循环澄清池。在水力循环澄清池中,泥渣 的循环不是依靠机械搅拌,而是利用喷射器的原理,即利用进水管中水流的动力促使泥渣回流,所以这种澄清池没有转动部件。
水力循环澄清池的池体可用钢筋混凝土筑成,截面为圆形,池内设有喷嘴、混合室、喉管、反应室和分离室等,如图3-31所示。
原水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混合后,由池子底部中心进入池内,经喷嘴喷出来。喷嘴的上面为混合室、喉管和第一絮凝室。喷嘴和混合室组成一个水射器的作用。喷嘴高速水流把池子锥形底部含有大量絮状体的水吸进混合室内和进水掺和后,经第一絮凝室喇叭口溢流出来,进入第二絮凝室中。吸进去的流量称为回流,为进口流量的2-4倍,因此从混合室起到第二絮凝室的实际流量为进口流量的(2+1)-(4+1)=3-5倍。混凝药剂聚合氯化铝可以直加在混合室内,但效果不如池子外面加好。第一絮凝室和第二絮凝室构成了一个悬浮层区,其中絮状体发挥了接触絮凝的作用,去除了进水中的细小悬浮固体。第二絮凝室出水进入分离室;相当于进水量的清水流量向上流向出口,剩余流量向下流动,经喷嘴吸入与进水混合,再重复上面水流过程。水力循环澄清池不采用悬挂组合填料的方式处理污染物。
运转时,第一和第二絮凝室的沉降比控制在15%-20%范围内。原水中带来的悬浮固体不断排入排泥斗中,排泥斗的布置原理和机械搅拌澄清池一样。
在第一絮凝室和第二絮凝室内,水流的速度和停留时间有一定的要求,由这些数据来保证这一区的悬浮絮状体容积在一定范围内,并在最稳定的工作状态。但实际上第二絮凝室出来的絮状体往往被带进分离室,当这个现象严重时称为翻池现象。翻池现象是水力循环澄清池的一个常见的问题,说明接触絮凝区的工作稳定性差。有的大型水力循环澄清池,在第一絮凝室下部位置加装了一个伞形罩,如图3-31中虚线所示,池子的翻池现象得到了控制。水力循环澄清池的设计数据见表3-5。
水力循环澄清池的设计数据 表3-5
设计数据项\地区 |
华东地区 |
华北地区 |
回流量:进水流量 |
4 |
2-4 |
喷嘴流速v1(m/s) |
7-9 |
8-9 |
喉管流速v2(m/s) |
2-3 |
- |
喉管混合时间t1(s) |
0.5-0.7 |
- |
第一反应室出口流速v3(mm/s) |
60-80 |
50-60 |
第一反应室停留时间t2(s) |
15-30 |
30-40 |
第二反应室下降流速v4(mm/s) |
40-50 |
30-40 |
第二反应室出口流速v5(mm/s) |
5 |
- |
第二反应室停留时间t3(s) |
80-100 |
110-130 |
分离区上升流速v6(mm/s) |
1.0-1.2 |
1.8-1.0 |
分离区停留时间t4(s) |
- |
50-60 |
总停留时间(min) |
60-80 |
90 |
水力循环澄清池具有无机械搅拌设备、构造简单、运行管理简便等优点,在许多地区的中、小电厂制水采用这种构筑物。在水力循环澄清池中,喷嘴是一个重要因素,它关系到回流的泥渣量,许多水厂都对原有池子的喷嘴进行了构造上的改进,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有的水厂采用喷嘴形成旋流进水的构造,比起原来的设计,减小了池深,提高了清水区上升流速,降低了能耗,单池出水量可达3万m3/d,可在大中型电厂运行中使用。
巩义泰和(环保)水处理填料有限公司专业BAF曝气池用组合填料、沉淀池用斜管填料、好氧池挂膜用立体弹性填料、BAF曝气专用曝气器、曝气池用水泥滤板、BAF专用防堵滤头等厌氧池和好氧池用材料。 |